在北京亦莊的世界機器人大會A區,一只昵稱為“大頭”的智能伴隨機器人Vbot成為了眾人矚目的焦點。這只四足機器人在人群中自由穿梭,時而跟隨展區人員,時而擠進人群賣萌,吸引了不少觀眾的注意。這是維他動力(Vbot)繼WAIC后再次將自家的智能機器人帶到真實人流中進行展示。
維他動力是一家成立僅半年的公司,卻已經帶著3億元的融資和一支由60多位工程師與設計師組成的跨界團隊,試圖重新定義家用機器人的存在方式。他們的答案就是這款名為Vbot的智能伴隨機器人。聯合創始人趙哲倫表示,他們希望用工程科學的思維控制精度,同時用藝術的思維為機器人注入靈魂。
“大頭”并非傳統意義上的機器狗,它沒有那種工業氣息和機械感,而是采用了圓潤的外觀,充滿了親和力。它的定位是智能伴隨機器人,可以作為家庭的小跟班、小跟拍和小跟護。趙哲倫描述說,它可以跟隨家庭成員出行,幫忙拿包;利用AI能力,成為比家人更懂抓拍時機的攝影師;甚至可以在家人忙碌時,照看老人和孩子。
那么,為什么是現在推出這樣的四足機器人呢?維他動力創始人余軼南認為,過去的產品之所以沒有成功走進家庭,主要是因為價值交付、成本以及售后維護等方面的問題。而現在,隨著智能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算力芯片、控制器和電機的成本大幅降低,品質也得到了提升,這為機器人的制造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在設計上,維他動力也力求跳出傳統機器人的窠臼。他們希望Vbot既具備強大的運動能力,又能在外觀上保持友善和可愛,不會讓人覺得是個玩具。為此,團隊引入了迪特-拉姆斯式簡約設計,并遵循“Less, but Better”的核心理念。在材料選擇上,樣機的腿部甚至用到了與Apple Watch同款的材料,以提升整體品質感。
在技術架構上,Vbot也采用了全新的設計。它摒棄了傳統的路徑,通過對算力的理解和應用,實現了更高效的結果。Vbot采用了擬人的可運動雙目攝像頭設計,大幅提升了視野范圍。這種設計不僅降低了對傳感器數量的依賴和硬件成本,還帶來了更高的算力密度,使其在端側能夠運行更大規模、更復雜的AI模型。
Vbot還配備了機器人專用的360°激光雷達,確保在全場景下都具備可靠的避障能力。它的雙系統設計使其能夠高效處理感知、決策、規劃、動作以及顯示、語音、光效與通信等任務。這種高度集成的中央計算架構也帶來了節省空間的優勢,使得Vbot的電池容量達到了600Wh以上,較行業上限提升了38%。
除了強大的感知和運動能力外,Vbot還注重交互體驗。團隊為它設計了一套全新的Agent架構,拋開了遙控器和預設的圖形界面。它的核心是視覺-語言-行動(V-L-A)模型,統一了“看懂-聽懂-做對-解釋清楚”的全鏈路。用戶輸入指令后,Agent大腦會利用思維鏈和反思等機制來理解意圖、拆解任務,并調度各種工具來完成。
為了讓交互變得自然、溫暖,Vbot還注重情感表達。它不僅有屏幕上的表情,還有肢體、揚聲器和指示燈的協同表達。團隊聘請了動畫師,將迪士尼動畫的十二法則融入到機器人的動作設計中,使其能夠生動可信地表達情緒。Vbot還擁有“長期記憶”,能夠記住家庭環境布局、家庭成員以及用戶的偏好和習慣。
目前,維他動力已經完成了種子輪和天使輪融資,累計融資規模達3億元人民幣。他們計劃9月啟動制造工廠,10月到12月開啟早鳥內測,年底正式上市。他們有一個長遠的目標:5年內讓機器人大規模進入家庭和辦公場所;10到20年內成為全球前三的智能機器人公司。
余軼南表示,智能手機與非智能手機最大的區別是沒有物理按鍵,無人駕駛與輔助駕駛最大的區別是沒有方向盤。而Vbot正在做的,就是拿掉機器人的“遙控器”,推動其向一個更自主、更智能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