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通公司近日宣布了一項雄心勃勃的計劃,旨在開發具備10000個物理量子比特的超導量子計算機。該項目預計將在2031年4月前的2030財年內完成,標志著富士通在量子計算領域的又一重大邁進。
回溯至今年4月,富士通已成功構建了全球領先的256量子比特計算系統,這一成就為其后續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在此基礎上,富士通設定了短期目標,即在2026年推出擁有1000量子比特的下一代計算機。這意味著,在短短四年內,其量子計算系統的規模將實現十倍的增長。
為了推動這一宏偉目標的實現,富士通將采用與大阪大學合作研發的“STAR”架構。這一架構基于相位旋轉門,旨在實現高效且早期的容錯量子計算。富士通的技術開發重點將聚焦于四大核心領域:提升量子比特的制造通量與精度、優化芯片間的互連技術、實現高密度封裝以及降低量子比特的控制成本,同時加強量子糾錯解碼技術的研究。
在2030財年成功實現10000個物理量子比特的目標后,富士通并不滿足于現狀。該公司計劃進一步在邏輯量子比特領域發力,致力于將量子計算解決方案推向實際產業應用。為此,富士通已規劃從2030財年起,啟動針對超導與金剛石自旋量子比特集成的先進研究計劃。
該計劃的長遠目標是,在2035財年內實現1000個邏輯量子比特,這一數量將是2030年水平的四倍。這一雄心勃勃的規劃不僅展現了富士通在量子計算領域的深厚積累,也預示著其在未來科技競爭中占據領先地位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