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珊瑚安全公眾號近期宣布了一項針對惡意營銷短視頻內容的專項治理計劃,旨在全面凈化網絡環(huán)境。該計劃為期三個月,將嚴厲打擊各類違規(guī)短視頻。
此次行動緊隨中央網信辦2025年“清朗·整治短視頻領域惡意營銷亂象”專項行動的號召,主要聚焦于虛假擺拍、傳播不實信息、違反社會公德以及違規(guī)引流等惡意營銷手段。據統(tǒng)計,自4月15日至5月15日的一個月內,平臺已成功清理違規(guī)信息達45759條,并對6845個違規(guī)賬號實施了封禁處理。
平臺還通報了近期查處的一系列典型案例,揭示了惡意營銷的多種表現形式。其中包括,部分賬號通過編造虛假情節(jié),扮演快遞員、外賣騎手等角色,利用公眾同情心進行引流帶貨,嚴重誤導消費者。
一些賬號利用“換臉”、“變聲”和“P圖”等技術手段制作虛假視頻,打著“科普”旗號散布不實信息,涉及經濟、醫(yī)學、農業(yè)等多個領域,不僅誤導公眾,還擾亂了社會認知秩序。
誘導低俗互動也是此次整治的重點之一。部分短視頻以“街頭采訪”為幌子,故意設計不當話題,誘導路人參與低俗互動,甚至包含隱晦色情內容。這些視頻在標題和文案中故意使用曖昧字眼,畫面展示暴露著裝和誘惑動作,營造性暗示氛圍,以吸引用戶點擊和互動。
違規(guī)引流營銷同樣不容忽視。部分賬號打著“情感咨詢”、“國學教育”、“中醫(yī)養(yǎng)生”和“快速致富”等旗號,通過夸張標題和煽動性語言誘導用戶關注,進而實現引流目的。這些賬號往往利用模棱兩可的表達方式,配合“大網紅推薦”等話術,誘導特定人群非理性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