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語言學習平臺多鄰國在教育領域的創新舉措引發了廣泛關注。據《財富》雜志報道,該公司近年來大力投入生成式人工智能(AI)技術的研發,不僅在去年的一次財報電話會議中短暫使用AI頭像替代CEO亮相,更是在上個月宣布了一個大膽的計劃:永久性地以AI取代合同工。
多鄰國的雄心壯志遠不止于此。憑借其龐大的用戶基礎——每月活躍用戶高達1.16億,該公司已積累了大量的學習數據。這些數據不僅幫助多鄰國掌握了激發學習動機的秘訣,還使其能夠在考試前對學生的成績進行精準預測。多鄰國的創始人兼CEO路易斯·馮·安堅信,AI在個性化教學方面的潛力將在未來幾十年內徹底改變教育模式,使計算機能夠承擔大部分教學任務。
馮·安在接受No Priors播客節目的采訪時,表達了他對AI教育的樂觀態度:“我堅信,沒有什么是計算機不能教授的。”他預測,AI教學的可擴展性將遠超傳統教師,從而引發教育方式的根本性變革。然而,他也強調,這并不意味著教師會完全消失,因為人類教師在照顧學生方面仍然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同樣,我也不認為學校會消失,畢竟它們還承擔著托育的重要功能。”
當被主持人薩拉·郭問及未來學校的角色時,馮·安表示:“我認為,未來的學校可能會更側重于托兒服務,而學生則更多地通過像多鄰國這樣的平臺來學習。”他進一步指出,雖然多鄰國以測驗和練習為主的教學方式在很多學科中表現出色,但并不適用于所有領域。例如,歷史教學更適合通過制作精良的視頻來進行,而這是當前AI技術尚難以勝任的。
盡管如此,馮·安仍然堅信AI在教學上的規模優勢極具吸引力。“一個老師面對30個學生時,很難做到因材施教。但計算機可以,而且它能夠非常準確地識別每個學生的強項和弱項。”他補充道。
此前,馮·安就曾表示,等待技術完全成熟并不是明智的策略。多鄰國必須迅速行動,即使在某些方面可能需要在質量上做出妥協,也不能錯失這個改變教育的歷史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