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石油鉆探領域迎來智能化新紀元,自主研發的“長龍號”智能鉆井系統近日成功投入運營,標志著我國在鉆井技術智能化探索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長龍號”智能鉆井系統在遼河探區的深層頁巖油項目中首次亮相,其卓越的智能化性能令人矚目。操作人員僅需簡單觸控屏幕,即可輕松實現對整個鉆井流程的自動化管控。據項目負責人介紹,這一轉變徹底顛覆了傳統鉆井作業模式,工人無需再親自操控設備,而是通過直觀的可視化界面,實現了全流程的無人化作業,極大地提升了作業環境的安全性和舒適度。
面對傳統鉆井作業中存在的環境惡劣、勞動強度大、安全風險高等一系列挑戰,“長龍號”智能鉆井系統從裝備與控制兩大維度進行了全面革新。研發團隊不僅研制并升級了九大類自動化機具,還引入了“懸持式”電驅二層臺機械手,成功實現了鉆臺、二層臺及場地三大作業區域的無人化操作。同時,系統融入了尖端的機器視覺技術,對接扣精準率高達99.5%,顯著提高了作業效率和安全性。
在數據處理與智能決策層面,“長龍號”同樣展現出了非凡的實力。系統構建了覆蓋全井場的智能傳感網絡,每秒能采集高達150組數據,并實時構建出“數字孿生井場”。其智能決策平臺每5秒就能計算出最優鉆井參數,引導鉆頭精準定位油氣層,從而大幅提升了鉆井效率。據技術人員估算,若該系統在全國范圍內得到廣泛應用,每年將節省的作業時間相當于一支鉆井隊伍連續工作30年之久。
在安全管理方面,“長龍號”也表現出色。系統通過融合數字孿生與電子圍欄技術,構建了“防拉扯、防碰撞、防墜落”的三重防護體系,為井場作業提供了全方位的安全保障。在地質勘探環節,系統不僅將氣體檢測種類從8種擴展至15種,還將分析周期從35秒縮短至10秒,極大地提高了薄層油氣藏的識別精度。
“長龍號”在數據采集能力上也取得了顯著突破。系統成功攻克了多井數據同步采集的技術難題,單臺設備即可同時處理8口井的數據,采集頻率更是從每秒1赫茲躍升至150赫茲,這一提升無疑將油氣發現的準確率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