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馬智行CEO彭軍在近期接受每日經濟新聞的專訪時,分享了對自動駕駛出租車(Robotaxi)行業未來發展的獨到見解。他預測,到2030年,中國一線城市中的一輛Robotaxi年收入有望突破數十萬元大關,而其運營成本則將大幅度降低70%。
彭軍指出,2025年將成為Robotaxi量產的關鍵一年。今年,小馬智行計劃排產1000輛自動駕駛出租車,并有望在這一階段實現車輛毛利潤轉正。他透露,目前的運營情況顯示,公司每投放一輛自動駕駛出租車,至少不會造成虧損。“我們正從研發測試階段逐步邁向盈利。”他信心滿滿地表示,未來三年內,小馬智行計劃大規模投放上萬輛Robotaxi。
彭軍還透露了一個重要的技術進展:小馬智行近期的運營車輛已經不再需要配置安全員。他解釋說,這一轉變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經過了兩年半的嚴格測試和安全驗證后才得以實現。“只有在確保足夠安全的前提下,我們才敢去掉安全員。”他強調。隨著技術和政策的不斷演進,遠程監督員的人車比正在放寬,這將進一步降低單車監督員的成本,從數十萬元降至兩三萬元,為自動駕駛出租車的盈利創造有利條件。
在談到當前市場上關于“自動駕駛”的宣傳時,彭軍表達了他的擔憂。他指出,由于部分車企的過度宣傳,導致公眾對輔助駕駛和無人駕駛的概念產生了混淆。他明確表示,從技術層面和產品形態來看,輔助駕駛和自動駕駛是截然不同的兩種技術。輔助駕駛的第一責任人是司機,而無人駕駛(特別是L4級別)的第一責任方則是車輛及其自動駕駛系統。他認為,這種本質區別需要被明確區分,以避免消費者的誤解。
對于近期工信部對自動駕駛宣傳口徑的明確,彭軍表示了歡迎。他認為,這一舉措對整個行業來說是一件好事,因為它有助于用戶更好地區分不同產品的形態,從而做出更明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