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與傳音之間的專利糾紛再次升級,此次焦點集中于高效視頻編碼(HEVC)技術上。華為成為近期第四家向傳音發起專利維權的Access Advance專利池許可方,此前傳音已在歐洲專利法院(UPC)及巴西遭遇NEC、JVC及Sun Patent Trust的類似起訴。
針對此次事件,界面新聞嘗試聯系華為與傳音雙方進行置評,但截至報道發布,尚未收到任何回復。
HEVC專利廣泛應用于智能手機的圖像顯示模塊,能有效提升編碼效率、減少存儲器使用,進而增強圖像顯示效果、提升設備性能并降低成本。值得注意的是,盡管該專利的發明人為四名日本研發人員,但原始申請人卻是華為,申請日期追溯至2012年6月。智慧芽專利數據庫顯示,該專利的歐洲首次申請日期為2011年6月,PCT申請日期同樣為2012年6月。
事實上,這并非華為與傳音之間的首次法律沖突。早在2019年,傳音控股因主題壁紙侵權被華為告上法庭,索賠金額高達2000萬元。當時,華為聲稱自己是“珍珠極光Pearl主題壁紙”的著作權所有者,而傳音及其子公司僅對壁紙色彩純度稍作調整后,便持續在其HiOS4.1和HiOS5.0系統中作為預置壁紙使用,并在發布會、網頁及廣告等宣傳中廣泛展示,侵犯了華為的著作權。盡管雙方于2020年達成和解,但具體細節并未公開。
傳音控股作為新興市場手機行業的佼佼者,自2013年成立以來,憑借TECNO、itel及Infinix等品牌,在非洲、南亞、東南亞、中東和拉美等70多個國家和地區取得了顯著成績,被譽為“非洲手機之王”。據IDC數據顯示,2024年傳音在全球手機市場的占有率達到14.0%,排名第三,其中智能機在全球智能機市場的占有率為8.7%,排名第四,在非洲智能機市場的占有率更是超過40%。
然而,盡管傳音在全球市場表現亮眼,但其專利儲備卻相對薄弱。根據傳音控股發布的2025年一季度財報,公司營收同比下降25.4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大幅下滑69.87%,這是自2023年上市以來首次出現凈利“斷崖式”下滑。相比之下,華為作為全球通信和智能手機領域的巨頭,截至2024年底,在全球共持有有效授權專利超過15萬件,其中發明專利占比超過90%。而截至2023年年底,傳音控股的專利數量僅為3882項,其中發明專利995項,與華為存在較大差距。
此次華為再次對傳音發起專利侵權訴訟,不僅凸顯了手機行業在全球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也反映出專利已成為企業競爭的關鍵因素。對于傳音而言,在進一步拓展國際市場時,專利儲備的不足正逐漸成為其發展的絆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