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空間站的科研探索中,一項令人矚目的新發現震撼了科學界。科研人員首次揭示了存在于我國空間站的一個前所未見的微生物物種,并賦予其富有深意的名字——“天宮尼爾菌(Niallia tiangongensis)”。這一重大科研成果已在國際權威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atic and Evolutionary Microbiology》上發表。
此次發現得益于空間站工程航天技術試驗項目的支持。研究團隊精心設計了CHAMP項目,即“中國空間站居住區微生物監測計劃”,旨在全面監測和分析空間站長期運營過程中環境微生物的動態變化與安全控制。這一計劃覆蓋了空間站的各個艙段,通過多批次、全景式的監測,為科研人員提供了寶貴的數據。
2023年5月,神舟十五號航天員乘組在軌期間,利用專業的無菌采樣工具對空間站艙內表面的微生物進行了細致采集,并將樣本在低溫條件下儲存。這些樣本隨后被送回地面,經過一系列精密的實驗分析,科研人員最終發現了一種全新的微生物物種——天宮尼爾菌。這一發現得益于形態學觀察、基因組測序、系統發育分析及代謝分析等多學科交叉研究的綜合運用。
天宮尼爾菌作為一種革蘭氏陽性的產芽孢細菌,隸屬于細胞桿菌科尼爾屬。與近緣物種相比,天宮尼爾菌在空間環境的適應方面展現出了非凡的能力。首先,它能夠精準調控桿菌硫醇的生物合成,以應對空間環境中的氧化應激,從而維持細胞內的氧化還原平衡,確保在極端條件下也能穩定生長。其次,天宮尼爾菌在生物被膜形成和輻射損傷修復方面也具有獨特優勢,這些能力共同使其成為空間環境中的“生存高手”。
天宮尼爾菌的獨特生存與適應能力,為科研人員帶來了全新的研究視角。其適應機制不僅有助于設計定向的微生物控制策略,為航天、農業、工業和醫療等領域提供精準的干預思路;同時,在空間微生物資源的利用方面,天宮尼爾菌也展現出了巨大潛力。它對一些有機物的利用能力,為這些物質的可持續利用開辟了全新的路徑。
天宮尼爾菌的發現,是空間站平臺為微生物學研究提供的獨特機遇的生動體現。隨著空間站的長期運營,圍繞微生物的活性物質、基因資源和代謝功能的研究將更加豐富和深入。這不僅有助于推動地球上的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也為人類探索太空、利用太空資源提供了新的可能。